Wang Qi Laoshi |
一个有着140多年历史的北京老拳种,起源却不在北京;它的历史上产生过众多的传奇故事:“神拳宋老迈”技惊神机营、会友镖局威震四方、“小辫于”偷拳学艺、李尧臣“大刀队”威震日寇等等,它就是著名的三皇炮捶拳,这个曾经名动京师的武术流派现在的发展状况又如何呢?
夫子三拱手
Zhang Kai Laoshi |
漫步北京琉璃厂东街,古色古香的古董字画店、古玩店让人觉得时光倒流,沿着曲折的小巷,停步在一条胡同入口,抬眼可以看到两个白底黑字的牌匾——“北京市武术协会三皇炮捶研究会”、“北京市武术协会京华武馆”。顺着一米来宽的胡同前行,尽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一头银发、满面红光的老人已迎出堂屋,他就是81岁高龄的三皇炮捶名家、北京市三皇炮捶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凯老人。
30来平方米的堂屋,已被几个书柜和墙边满插着十八般兵刃的兵器架挤得没有多少空余的地方。兵器架上,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俱全,最扎眼的还有一条长得出奇的大枪。“这条枪一丈二尺四”。张凯微笑着说,“原来我练的那条更长,有一丈四,这是三皇炮捶独有的兵器”。
提到三皇炮捶在北京的发展情况,老人说,北京习练三皇炮捶的爱好者大约有数百人,另外在山西、辽宁和吉林等地三皇炮捶也有众多的练习者,平时他也经常出席爱好者入门的拜师仪式。“我在日本和美国都有学生。”别看老人已八十多岁,但精神矍铄,举手投足间轻捷无比,思路也很敏捷:“我现在还经常在附近的中国书店门口空地上练练拳,身体几乎没什么毛病”。
谈到门派发展所需要的经费问题,老人有些无奈:“我们这研究会和武馆这两块招牌,每年都要向市武协交200元的管理费。”因为资金困难,很多时候研究会开会,就在张凯自己的家里开,这样可以省一点场地费。说到现在电视上很火爆的《武林大会》,老人说节目组也曾经跟他联系过,但是据说光海选、训练和加盟的费用就得几十万元。“谁会出这笔钱呢?”老人摇摇头,“另外,在武林大会擂台上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而炮捶门里的武功较高的大多已经四十以上”。老人担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万一参赛的队员在擂台上有什么闪失,落下什么残疾,善后工作会很麻烦。
现在,北京的三皇炮捶研究会每年大约有两次集体活动,主要在天坛和陶然亭公园,其他时间主要是一种自发的练习,网上没有发现三皇炮捶培训班的招生广告,也没有三皇炮捶的专门网站,只是在一个名叫“中华国术论坛”的武术论坛里,有三皇炮捶的专版,一位对炮捶感兴趣的爱好者发帖寻找拜师的门径,得到的回答是:“天坛东门有练的,炮捶的名家王景礼老师在那里,每天早上都在,具体地方在丹陛桥往东到头,再往南走30米的小树林。”看来,现在三皇炮捶的传承渠道主要还是靠爱好者的口口相传。
三皇炮捶老拳师袁敬泉授徒“拱”手
三皇炮捶功夫中最有名的绝技名叫“夫子三拱手”,是由集大成的第四代传人宋迈伦手创,这个名字多少反应了目前三皇炮捶拳的现状,在这个纷纷扰扰的商品社会中,这个古老的武术流派像一位老夫子,虽然不无失落,但仍默默坚守着自己的传统。
神拳宋老迈
Grandes masetros en la tumba de Sòng Lǎomài |
三皇炮捶传自于清朝初年,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一位僧人普照所创,据拳谱记载,目前各地流传的炮捶拳艺都是第二代传人乔三秀所传,而乔三秀的家乡是河北冀县冯管村,乔三秀传给了儿子乔鹤龄,乔鹤龄收了宋迈伦和于连登为弟子,自此三皇炮捶拳分成了于、宋两派,为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资料记载,乔公过世后,宋迈伦在家闭门三年不出,探求拳理,意求深造,汲取了所学各种拳法的精华,为三皇炮捶所用,创造出“夫子三拱手”,形成风格独特的宋派三皇炮捶拳。宋迈伦创艺成功后,江湖上人称“神拳宋老迈”。36岁时,宋迈伦进北京后投军到清朝神机营,得到管营老七王的赞赏,与众教习比武,众人皆败在宋迈伦手下,老七王视为奇人,赐五品顶带。总教习刘二不服,与宋迈伦比武,刘二手持大枪,而宋迈伦只用两根火筷子,只两个回合刘二脸上就被印上两道黑印,刘二大惊,佩服得五体投地。老七王大悦,又赐了宋迈伦五品亮红顶子大花翎。
宋迈伦在北京传授的弟子很多,上至王公大臣,下至车夫小贩。清朝咸丰年间,宋迈伦在北京大栅栏粮食店街南口路西创立会友镖局,从此开始了镖局和三皇炮捶的共同辉煌。宋迈伦晚年回到故里,亲自传授子孙武艺,宋迈伦死后,民国六年众弟子立了一块《前清钦加五品讳彦超字迈伦宋老夫子之神道碑》在他的墓前,这块神道碑一直到现在还在他河北冀县的老家。
自从宋迈伦1846年带艺进京开始, 北京才有了三皇炮捶拳,而三皇炮捶在北京和会友镖局结合,才发展到了顶峰。“可以说三皇炮捶起源地在河北冀县,而他的发祥地应该是北京。”张凯说,上世纪80年代,三皇炮捶被定为北京市的古老拳种。
在江湖上被称为“小辫于”的于鉴是于派炮捶的创始人于连登的儿子,关于他的学艺经历,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于连登有六个儿子,其中五个儿子跟随父亲习武,而小儿子于鉴因为体弱没有练习武功,于连登病危的时候,把儿子们叫到床前演练,以便做最后指导,而于鉴突然在病榻前恳求演习武艺,于连登很疑惑,等看到于鉴的演练后大吃一惊,他的武功竟然比其他儿子更好,原来于鉴素来怀有大志,一直在偷偷学习父亲的武艺,日久竟然功夫大成。于连登感慨不已,不过对于鉴说:你虽然武艺已成,可惜只有拳法却没有使用的手法,待我修书一封,我死后,你进京投奔宋迈伦师伯深造,大器可成。于连登谢世后,于鉴手拿父亲的书信,进北京会友镖局投奔宋迈伦深造,深得于宋两家拳艺的精髓,所以有“于拳宋手”的说法。
于鉴武功造诣极深,单手发功可将人击出一丈以外,是于宋两家唯一的两派合一的继承人,于鉴身材瘦小,日光深邃,手托水烟袋,脑后有条小辫,故江湖人称“小辫于”。他和孙德润、张殿华等在北京主持会友镖局时,专走西北中镖,使会友镖局发展到顶峰,和大刀王五创建的源顺镖局并称为北京影响最大的镖局。
张凯介绍说:“当时镖师要进入镖局,有一个条件:必须练三皇炮捶。”“小辫于”曾战胜山西军阀阎锡山的副官长李德茂,扬威太原城,从此三皇炮捶传入了山西,在北京会友镖局期间,于鉴长期在前门外九门钱市传徒授艺,弟子众多,威名远播,所以于式炮捶在北京流传较广。
三皇炮捶的传人中,还有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李尧臣,他是河北冀县人,和宋氏炮捶的创始人是同乡, 1890年李尧臣进京谋生,1894年拜师宋彩臣学习三皇炮捶的拳械及软硬功夫、暗器等,在京都会友镖局任镖师,精于大枪、六合刀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二十九路军将士正在摩拳擦掌,准备给来犯的日军迎头痛击,因为考虑到武功可能增强士兵的拼杀能力,副军长佟麟阁邀请李尧臣给战士们传授刀法。李尧臣以三皇炮捶的无极子路刀法为基础,再结合战场的需要,创造出一种刀法,被称为无极刀。这趟刀实战性很强,挥舞起来,既可当刀劈,又可当剑刺,大大增强了士兵白刃战本领。在著名的喜峰口战役中,二十九军“大刀队”大发神威,追杀日军六十余里,砍杀敌人近百名,缴获大炮十八门。在此期间,李尧臣还两次打擂击败日本武师,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
新中国成立后,李尧臣多次担任北京市及全国武术比赛裁判长。因德高望众,曾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武协理事。
因为和北京会友镖局结为一体,三皇炮捶这一古老的拳种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镖局的衰落也面临考验。解放后,传统武术纷纷向比赛套路和体育健身转变时,三皇炮捶也有过不适应,原因是长期由镖师习练的三皇炮捶强调的是技击实战,并不注重套路练习和姿态的优美。此后,经过三皇炮捶门人们无数次比赛的磨练,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尽管张凯在1979年北京市的武术比赛中获得大枪第一名、全能第一名的好成绩,但他和同门的老拳师们心里都明白,面临商品经济社会的挑战,三皇炮捶要想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还得多费些心思。
京师名拳三皇炮捶
三皇炮捶拳历代相传沿袭至今,早已成为有影响力的传统拳种之一。150多年来,在北京有雄厚的群众基础,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因此,在1982—1987年国家体委组织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中,三皇炮捶拳被确定为北京的地方拳种之一。
三皇炮捶拳的理论依据是三皇炮捶老拳谱中讲的《炮捶根》和《五形和五要》。三皇炮捶拳的技术包括八捶、八式、八法、八掌、八肘和夫子三拱手与十二炮以及手形手法、步形步法、腰法、身法、眼法等。
三皇炮捶拳的风格为:刚健充实之力,龙虎雕蛇之形,以气为主,以理当先,侧重于技击实用和健身养生。
三皇炮捶拳门派脉络
三皇炮捶拳传自河南嵩山少林寺普照僧人。自明末清初始,后传乔三秀、甘凤池,又传乔鹤龄,再传至第四代宋迈伦、于连登,自此又发展为宋、于两大派系,一直沿袭至今。第四代传人宋迈伦带艺进京投神机营比武受皇封,再后创立京都会友镖局。宋迈伦收徒传艺,使得三皇炮捶流行于京城的四乡八镇,尤其以前三门的鱼市、肉市、九门钱市,以及永定门外东西罗园、孙家长(现在的五间楼)等地习练人数众多,此后,三皇炮捶门人中,名声威震京城的当数第五代传人“小辫子”于鉴。于鉴膝下弟子大刀刘德胜、铁罗汉王福全、大枪候候金魁以及“四大亭”(孙立亭、王兰亭、王豪亭、王显亭)等,也成为当时闻名京师的镖师,因此,高手云集的京都会友镖局,那时的生意自然是其他镖局不可比肩的。第八代传人张凯师承祖仲惠,其师爷就是第六代传人王福全。解放前, 三皇炮捶拳开始传至河北、山西、辽宁等地,解放后,又传至河南、江西、安徽、陕西,以及海外的美国、瑞典、日本等地,现在已有第十代传人。
No hay comentarios:
Publicar un comentario